一次性醫用口罩,中國人從來沒有像眼下這樣,在物資豐富的春節市場,對一只極為普通的口罩,充滿急迫的需求。2020年伊始,新冠病毒肺炎肆虐,各地口罩斷貨告急!
一只小小的口罩,對防疫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?讓我們普及一下有關它的常識。口罩是一種使用方便且有效的衛生用品,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很好的過濾效果。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期,把它戴在人的口鼻部位,可以有效阻擋有害氣體、氣味、氣沫侵入人體。所以它被稱為防疫線的盾牌和衛士。
據史料記載,世界上很早使用口罩的是中國。公元1275年元朝年間,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,他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人戴口罩的情景。他在撰寫的《東方見聞錄》里寫道,那些在皇宮給皇帝做飯和端飯的人,口和鼻上罩著一層蠶絲或金絲織成的布,以防止他們呼出的空氣不會傳到皇帝的食物上。
1897年,德國外科醫學家米庫里茲提出: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,應戴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。這種口罩被稱為“米庫里茲口罩”。這是現代意義上有記載的首款醫用口罩。自此,戴口罩成為世界上所有醫護人員的標準形象。
大年三十,兒子一家回來吃年夜飯。那時候疫情通報尚沒有全面鋪開,人們的警惕性不高。大年初一,兒媳臨走前,留給我們夫婦兩只醫用防護口罩。她擔心我們年紀大,免疫力差,特意把自己保存的N95留給我們。
我這才知曉,此時全城已經買不到口罩。兩只N95口罩,我舍不得用,節后孩子們要上班,我留著給他們用。翻箱倒柜,找出三只二十多年前在部隊醫院工作時發的老式口罩。十二層的紗布口罩,寬寬大大,可以把除了眼睛之外的臉,遮的嚴嚴實實。十七年前的非典,我用的就是這種口罩。
有了它,每隔二三天去超市購物,就安全多了。為保險起見,出門前,我又在紗布口罩里面套上一只口罩?;丶液?,我把兩只口罩洗干凈,晾在通風處,以備繼續使用。大疫當前,資源有限,我們必須節約。
那天,我在超市蔬菜柜前買菜,旁邊一個小伙子一個勁地盯著我看。不一會兒,他從提兜里掏出一只用塑料袋封住的口罩,遞給我說,阿姨,您帶的口罩防護性能不行,用這個吧。我連忙推辭,告訴他,我戴的雙層口罩,防護沒問題。多么善良的孩子!他的舉動讓我感動。
遵從政令,春節宅在家里不出門。閑來無事翻看微信,看到朋友圈里流傳著一段話:今年不用上門拜年,不用上門送禮,但是你若送我口罩,我一定笑納。無意中有人說了一句,口罩哪里能買到?便有多個朋友問,你要幾個?時間和地點,我送過去,我們全副武裝進行交接。
中國人善良,而且團結,中國人把善良和團結刻在骨子里,融化在血液中。自疫情爆發以來,我們每天都能獲悉來自全球華人馳援中國防護物資的消息。他們從世界各地,從不同的角落,想盡一切辦法采購數以萬計的口罩、防護服、護目鏡和其它國內急需的物資,通過各種渠道,以更快的速度往國內發貨。
其中數目更多的是口罩。中國人不計成本橫掃全球口罩,感覺全世界的口罩都被華人買斷,中華民族是何等的團結。有網民說,在疫情癲狂時期,能收到別人支援的口罩,那一定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的人。中國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幾萬里之外的同舟共濟、同根同源。
隨著疫情發展的趨勢走向,國內市場對口罩的需求曾經呈現爆發式增長,多生產一只口罩,百姓和醫護人員就多一重保護。各個相關企業紛紛提前復工,工人們每天加班加點生產口罩。他們和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協同作戰,他們也是很可愛的人。
詩人錦河前幾天寫了一首詩《口罩》,他將口罩比喻為“生命的祥云”、“呵護希望的哨卡”、“守住生命之門的盾牌”、“擋住細菌入侵的屏障” …… 。 詩句形象而生動。讓我們感謝口罩,感謝它呵護著我們的生命,感謝它不離不棄溫暖著我們的心。